中国消费行业2025年3月投资策略:行情初现 未完待续
需求: 2 月我们重点跟踪的8 个行业中仅3 个保持正增长,5 个负增长。个位数增长的行业包括餐饮(+3.9%)、啤酒(+2.8%)和软饮料(+1.5%);个位数下降的行业包括次高端及以上白酒(-7.2%)、速冻食品(-4.5%)、调味品(-3.8%)和乳制品(-2.5%);大众及以下白酒(-13.5%)出现双位数下降。与上月相比,6 个行业增速下滑,2个增速改善。今年2 月同比基数较高,加之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惯性因素,所以数据低迷。1-2 月累计同比看,除白酒行业外数据较为平稳。
价格:2 月下旬我们跟踪的六类大众品折扣率平均值水平如下:软饮料/调味品/方便食品/液态奶/婴配粉/啤酒分别为94.7%/88.0%/98.2%/77.4%/93.8%/78.9%,其中软饮料、液态奶与啤酒折扣力度增加,其他品类折扣力度表现稳定。白酒批价涨跌互现,茅台小幅下滑,飞天散瓶环比-20 元,五粮液控货挺价,第八代普五环比+14 元。综合来看,高端和大众价位比较平稳,超高端和次高端价位多数下跌。
成本:2 月底,方便面/软饮料/调味品/啤酒/乳制品/速冻食品现货成本指数分别环比变动+1.2%/+1.0%/+0.9%/+0.7%/+0.4%/-1.2%,期货成本指数变动为+2.7%/-0.3%/-1.3%/-4.7%/+0.1%/-0.5%。包材方面,玻璃/塑料现货价格环比提升2.0%/1.1%,同比下降31.5%/12.9%。直接原材料方面,豆粕现货价格环比上涨10.9%,同比下降5.9%。期货市场中,棕榈油/小麦/大豆/糖价格分别环比上涨11.1%/9.2%/2.7%/2.5%,较去年同期+25.8%/+4.2%/-10.9%/-5.0%。
资金: 截至2 月28 日,港股通资金当月净流入1430.37 亿元(上月净流入1185.11 亿元),必需消费板块市值占比为5.56%,较上月下降0.05pct。食品添加剂行业港股通占比为12.66%,较月初增持0.13pct;乳制品港股通市值占比为11.50%,排名次之,较上月增持0.07pct。按持股比例排名,青岛啤酒(42.8%)最高,华宝国际(19.8%)和百果园(19.2%)次之。
估值: 2 月底,A 股食品饮料的PE 历史分位数为17%(20.7x),较上月末(16%,19.9x)上升1pct,子行业分位数较低的是乳品(6%,18.6x)、啤酒(4%,24.2x)等。龙头公司(市值前30)的估值中位数为19x(较上月持平)。H 股必需性消费行业PE 历史分位数为5%(15.7x),较上月末上升2pct。子行业分位数较低的是酒精饮料(4%,16.1x)、包装食品(6%,11.2x)等。龙头公司(市值前15)的估值中位数为17x(较上月上升2x)。
建议:前期预判初步兑现,后市空间依然可观。2 月A 股、H 股继续震荡上行,继科技、制造板块之后,消费板块也出现上涨。A 股食品饮料指数和H 股必需性消费指数分别上涨5.2%和0.4%,两市乳业指数分别上涨15.8%和13.2%,均列子行业首位。我们近三个月投资策略报告题目分别为:《虽迟到不缺席,先乳业后白酒》、《基本面改善前先关注估值修复》、《科技牛市已到,消费还会远吗?》,对目前行情做了较好预判。最新观点不变,关注伊利股份、蒙牛乳业、中国飞鹤、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康师傅、统一企业、华润啤酒。其他消费行业标的,关注小商品城、滔搏、石头科技、居然智家、温氏股份。
风险提示:消费恢复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反弹,人民币明显贬值。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