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CES2025系列AI眼镜篇:CES2025眼镜站C位 国内公司加速入局

证券之星 2025-01-12 09:02:21
股市要闻 2025-01-12 09:02:21 阅读

本报告导读:

    以Meta AI 眼镜商业化成功案例为蓝图,AI+拍摄类眼镜产品全球范围内快速跟进;从AI 向完全体AR+AI 眼镜过渡仍有难点,各家技术方案多点布局。

    投资要点:

    投资建议:本届CES2025 AI眼镜站C位,中国AI眼镜厂商表现亮眼。多款产品将于2025 年上半年发售,预计2025 年将成为国产AI眼镜爆发元年。推荐标的:TCL 电子持股11.5%的雷鸟创新背靠大厂,已发布多款AI 眼镜产品,国内份额领先,预计将充分受益产业爆发,推荐TCL 电子(24PE:10.4x);康冠科技创新显示业务增速较快,公司进入AI 显示落地应用的多元发展期,旗下KTC 品牌展出AI 眼镜,预计将受益产业爆发,推荐康冠科技(24PE:19.0x)。

    以Meta 商业化成功案例为蓝图,AI+拍摄类眼镜产品全球范围内快速跟进。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产业内尚未打破性能、便携和成本之间的不可能三角,转向先驱已经验证过产品策略,可能更具落地性。

    我们观察到本次参展类Meta 类产品产品定位明晰:千元级别AI 眼镜,主打渗透率提升;2000-3000 元价位AI 眼镜,全面对标Meta,甚至在部分参数以及使用体验上超越Meta,以雷鸟V3 为代表。

    硬件方面:产品向更轻量化进化,已达可持续穿戴标准;各厂商更注重拍摄能力提升。我们认为AI 眼镜若要真正成为下一代硬件形态,核心痛点在于能否长时间佩戴。国产参展商品大部分眼镜克重都比Meta AI 眼镜更轻。另外各厂商敏锐捕捉到用户的视觉记录和分享需求,努力在保证续航、便携性前提下提升AI 眼镜拍摄能力。

    软件方面和商业合作方面:国内参展厂商优先与阿里合作。AI 眼镜厂商对AI 服务商的合作选择,更多是在商业模式、双方技术实力和产业影响力等方面综合博弈结果。多数国内参展厂商优先与阿里合作,预计通义大模型在眼镜端侧交互层面相对领先,并有望在后续迭代中取得较好发展。类似Meta 与Rayban 合作,多数国产厂商也和眼镜厂商合作开发AI 眼镜。预计一方面眼镜厂商提供海量用户实际眼镜佩戴数据,有助于产品设计进化;另一方面借助眼镜厂商线下网点,打通零售最后一公里,AI 眼镜有望在国内快速铺货。

    从AI 向完全体AR+AI 眼镜过渡仍有难点,各家技术方案多点布局,加大马力、不怕试错。受限于发展初期,AI 眼镜产业链、AI 大模型交互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若在产品技术方案、产品定位、产品定价等方面存在问题,企业都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落后。本届CES 展我们可以看到单一厂商在多种眼镜形态、技术方案、产品定价上都有所布局,若某一方向有产业链爆发可快速跟进。从硬件角度来看,单片全彩Micro LED 与光波导技术可能是实现轻量化与高亮度显示的潜在最佳方案;光学方案效率(入眼峰值亮度)直接影响显示效果和续航表现,这仍是行业瓶颈;此外芯片算力、交互方式等也存在很多难点。

    风险提示:产品更新迭代不及预期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