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债策略分析框架(四):优中选优的银行转债择券策略
银行转债投资的重要分析维度是对转债对应正股的基本面分析,正文我们通过横向比较各存续转债银行的基本面和资产负债结构,得出各银行正股的基本面特征,进而总结归纳后市银行转债的投资观点。
25年银行行业基本面的展望及转债投资思路:资产端方面我们认为25年随着经济复苏,银行的资产规模预计维持相对平稳的增长,其中B端的信贷需求将率先修复。“化债”的推进将显著改善基建类贷款的信用资质,地产市场回暖将缓释相关领域的贷款风险。随着利率传导的逐步优化,银行负债端成本与政策利率的相关性预计有所增强,部分银行的存款成本预计有所降低。从逻辑来看,我们关注平衡/债性银行转债建议关注浦发转债(资产质量改善预期)、重银转债(负债成本改善预期)等标的。
下文ETF/主动型基金/北向资金/险资对银行股持仓,观察分析银行股资金面的边际变动情况,并整理统计三类资金中各银行股的仓位,以判断若该类资金产生边际变动,会对银行股造成何种影响。我们统计了ETF/主动型基金(除ETF口径)/北向资金对各银行股的持仓市值及占流通股比,从中“窥视”各类资金所持银行股的特征,而对于披露相对不充分的险资,我们根据其重仓流通股,重新梳理其偏好银行股的逻辑。除此,本文整理统计前三类资金中最新银行股所占仓位,以帮助投资者判断特定资金规模有所变动时,可能对相应银行股资金面造成的影响。
2019年年初至今,ETF/基金/北向三类资金整体扩张,目前的主要资金来源仍为ETF资金。2019至25年1月13日,我们统计了ETF(持有银行股规模较大的12只指数(挂钩ETF口径))/基金(基金市场总规模)/北向(累计净买入)三口径的数据,长期来看三者规模均呈扩张,短期上基金与北向资金有所承压,规模迈入平台期,ETF为主要的边际资金贡献源,亦预期中短期内将维持这一格局。
中国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低利率环境、老龄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预计寿险收入将持续上升,而“资产荒”下险资资产端压力上升,公司有更强动力布局高股息权益资产以平衡报表压力。
从个券投资的角度,我们认为从资金面更利好大规模的股份行和城商行,一方面受到ETF的增量利好,另一方面险资或偏好高股息的银行,因此从资金面的角度,债性/平衡银行转债中,推荐投资者关注兴业银行、上海银行等标的。
风险提示:市场风险超预期,政策边际变化,统计误差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