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航空与国防行业:万亿低空启航 智联基建先行

证券之星 2025-03-07 10:21:52
股市要闻 2025-03-07 10:21:52 阅读

  低空经济:定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央地政策持续加码擘画发展蓝图低空经济是在低空空域内以民用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商业活动或公共服务领域融合发展的一种综合性新经济形态。我国低空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在民用无人机等方向具有坚实的技术与产业链基础,2023 年产业规模超五千亿。展望未来,新要素、新技术、新应用共同驱动低空产业蓬勃发展,至2026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当前央地政策共同发力释放低空经济发展红利,中央层面,将低空经济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多部委推动空域改革进入实质阶段,《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将300 米以下空域划为非管制区释放空域资源,多个部委完善低空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地方层面,多地已制定低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路线与节点,设立低空产业基金引领低空产业链投融资,出台多项补贴措施加速技术突破与应用场景落地。

      低空智联:低空产业化先决条件,智能网联重塑低空航行运行范式参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经验,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空产业规模扩张的前提,目前各地政府均在低空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适度超前加快低空基础设施及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梳理公开招投标项目数据,低空产业化落地正逐步加速,基建为各地低空产业发展的主要投入方向。相比于新能源汽车与民航基建,低空基建需支撑高密度、高频次、分散化飞行需求,因此具有显著的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特征。低空智能网联体系是由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新型飞行器及设备、信息物理基础设施、数据信息网络以及应用服务系统构成的综合性体系,可实现对低空空域的泛在感知、广域互联和智能管服应用。在低空智联体系中,围绕低空航行需求,通导监等领域全面升级,如低空通信需满足高可靠、低时延、大带宽和广覆盖等要求,低空导航对可靠性和精度要求更高。低空监视应实现全域覆盖、多手段融合。

      未来十年低空基建空间或超万亿,技术迭代推动传统新锐厂商共舞梳理深圳等地低空基建投资规划,可发现基建投资规模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空产业规模目标高度正相关,参考全国低空产业规模预期,我们测算得出未来十年低空基建潜在市场空间或超万亿。分方向来看,低空智联体系建设牵引更多新技术应用,低空通信领域,立足5G 网络融合卫星通信等技术,兼顾成本效益实现分层覆盖;低空导航领域,以卫星导航为主体,融合低轨增强、视觉导航等新技术;低空监视领域,综合运用ADS-B、北斗短报文、雷达,实现全方位立体监控;低空气象领域,集成地基观测、气象雷达等,打造全要素、立体化监测系统;低空航路领域,空域网格划分助力实现高精度航路规划和空域管理;低空服务领域,建设数字化管服系统,融入三级服务保障体系。产业格局方面,传统民航基建厂商依托民航产业深厚积淀,在低空经济领域具备战略先发优势,而新锐厂商凭借卫星通信与导航、空域网格划分、低空监视雷达等新技术切入低空基建市场,未来大有可为。

      风险提示

      1、政策风险;

      2、技术风险;

      3、应用风险;

      4、主观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