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行业威士忌行业专题:以日为鉴探路径 国威启航谱新章
威士忌:全球六大烈酒之首,量价齐升奢侈品属性。威士忌为六大烈酒之首,2023 年全球市场规模近5000 亿元;全球产区高度集中,苏威占据绝对主导,2022 年全球出口量中占比67%。全球来看,威士忌行业量价齐升,销量维持增长趋势;吨价方面,威士忌品类提价较频繁,各家公司、各大单品多有提价,且稀缺威士忌奢侈品属性凸显,具备投资价值。
以日为鉴:平价+即饮培育大众,本土+稀缺突破高端。借鉴日本威士忌市场发展历程,消费升级及饮食西化为大背景,同时在新市场的培育中:
(1)产品路径上,先借平价大单品打开大众市场,再逐步完善价格带、培育高端产品;(2)渠道路径上,从即饮向多元场景延伸,日威借助小酒吧业态初步教育消费者;((3)消费者培育路径上,采用大量广告营销+创新文化渗透并进的方式,从饮用场景、饮用方式等多维度进行培育,并形成独特的日本威士忌文化。复盘三得利发展历史,酒类为三得利增速最快、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2023 年酒精饮品收入10457 亿日元,同比+11.8%。
1929 年三得利发行首款威士忌“白札”,1937 年推出“角瓶”获得初步成功,1946 年发行高性价比的Torys 打开大众市场,Old 大单品打开品牌认知。此后三得利着手培育高端市场,1980s-1990s 先后推出山崎、响、白州系列,2000s 起在国际赛事中屡获大奖,成功实现高端化及全球化。
我们认为三得利的成功原因为:坚守匠心工艺、传承与本土创新相结合、抢先占领消费者心智并以国际大奖强化品牌、稀缺价值弯道超车。
中国威士忌:进口品牌主导,国产蓄势待发。2023 年中国威士忌出厂规模约55 亿元,市场规模尚小,其中外资品牌占据主导,保乐力加/帝亚吉欧/三得利以22%/18%/11%的市场份额占据前三。分价格带来看,无年份酒集中于100~200 元价格带,年份酒广覆盖100 元以上价格带。分渠道来看,当前即饮/非即饮占比约55%/45%,非即饮渠道占比逐步提升,多元场景有待培育。我们认为当前国产威士忌已蓄势待发,2025-2026 年或迎来第一波国威浪潮并带动中国威士忌行业整体扩容:供给端自2024年底起将释放大量成品酒产能,资金回转需求下品牌商或密集推新品做市场;需求端中国烈酒市场或从单一白酒向多元烈酒演变,年轻群体追求个性、情绪消费,或助力威士忌破圈。我们测算中国威士忌在烈酒中占比或达5%,出厂市场空间约300 亿元,终端市场空间超600 亿元。
国威品牌:新品上市初启程,着力培育消费者。我们认为品牌方的发力成为决定市场成长速度和空间的关键因素,在产品、渠道、消费者培育路径三方面的举措尤为关键。近期国产威士忌新品陆续上市,普遍定位中高端价格带,平价产品线有待完善。国产威士忌蒸馏厂已先后推进新品上市、本土创新、酒庄打造、国际赛事获奖、消费者培育等布局,考虑到市场仍处于萌芽期,广宣及文化渗透等创新营销方式或加码。其中百润股份的崃州蒸馏厂自2016 年筹建,合计斥资数十亿元,桶陈产能预计超6 万吨,“做中国自己的威士忌”是崃州品牌创立初心,25Q1 或正式发行流通产品,价格带或下移至100~200 元。崃州先发投入壁垒深厚,未来或为国威领军者。传统酒企方面,青啤、郎酒等多家头部酒企布局威士忌产能,但多在产能建设期,建议关注集团规划及产能建设进程。
风险提示:经济环境及消费力恢复不及预期,新品风味与消费者口味不符,费用投入效果欠佳,行业发展初期乱序竞争,测算误差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