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专题:买短卖长与卖短买长

证券之星 2025-01-18 12:31:44
股市要闻 2025-01-18 12:31:44 阅读

  债市“V”型反弹?

      1/7-1/13,债市利率“V”型反弹。主因在于“强监管”预期升温,叠加央行稳汇率诉求之下,市场预期后续货币宽松的不确定性或将增加,以及此前机构极致提前交易货币宽松制约了利率的进一步下行,这当中,资金价格偏贵、央行阶段性暂停购债、货币宽松预期有所修正等因素对短端形成压制,回调幅度更大,曲线熊平。

      1/14-1/16,债市利率呈窄幅波动,一方面受此前央行公开市场投放收紧,以及非银同业存款自律新规影响下,大行相对缺负债,融出能力有所下滑的影响,资金面延续收敛,资金利率仍处较高水平,叠加股市走强对债市形成一定利空;另一方面,围绕中长期基本面,债市做多逻辑仍在。

      从信用类资产的表现来看:1/7,利率债出现调整,流动性差异之下,信用债反应相对滞后,信用利差大多被动收窄,收益率表现分化,高流动性品种影响更大:(1)二永债再现“利率波动放大器”特征,调整幅度更甚,尤其是流动性较好的3-5Y、中高等级品种;(2)3-5Y、中高等级普通信用债调整幅度基本与二永债持平,但流动性相对偏弱的AA、AA-城投债抗波动能力较强,甚至出现一定补涨;(3)信用利差被动压缩,且受利率短端调整幅度更大的影响,中短票利差短端压缩幅度更大。

      1/13 以来,债市利率窄幅波动,中长端收益率表现优于短端,品种间存在一定分化,5Y 及以上、中高等级二永债表现较优,收益率维持下行趋势;城投债表现相对一般,短端调整明显,中长端收益率小幅回落。

      谁在卖短买长?

      2025 年初,债市利率反弹后进入窄幅波动状态,期间,保险、大行、农商行为主要买盘,基金为主要卖盘。整体呈现从大行买短卖长利率债、基金买入久期拉长的“买短卖长”格局逐渐演变为大行压缩短端净买入规模、农商行等配置型机构买入久期拉长、基金从减持各期限债券的近似“卖短买长”格局,再到1/16,大行买债重回“买入短端”状态。

      跨年后:一是随着央行阶段性暂停购债,大行“买短卖长”特征也逐渐弱化;二是基金存在止盈诉求,小幅减持短债,而后债市迎来调整,基金减持品种以7-10Y 利率为主,开始被动降低久期;三是保险、农商行发挥债市“稳定器”功能,为调整期间市场主要买盘,农商行持仓久期拉长,保险增持信用、二永。

      当前资金面逐渐成为债市交易主线,延续偏紧状态之下,债市调整或也将逐渐从短端传导至长端。1/16,主要期限利率债均迎来调整,10Y-1Y 国债利差42BP,已处2024 年以来的较低分位,曲线形态或仍需进一步向合理形态演进。

      因而往后看,资金面或仍维持紧平衡的状态,对短端的影响一定程度会扰动长端,从而继续推动曲线形态的调整,其中交易机构止盈压力或将放大。但与此同时,以农商行和保险为代表的配置盘也加大了对长端的配置,呈现“卖短买长”格局,即筹码在机构之间切换,直至央行引导流动性趋于宽松,资金面稳定偏松状态下,或将进入新稳态。

      短期内的风险在于若资金面处于持续偏紧的状态,机构流动性缺失下或将形成负反馈,而买长的配置盘在短期内也将选择放缓买入节奏以待调整后配置。

      拉长时间维度看,债市存在的预期差和潜在风险点也仍需关注:一是海外压力下货币政策操作的预期差,即降准降息以及操作落地后机构止盈行为带来的扰动,二是政策加码之下的信贷“开门红”和宽信用的修复成色,这是使得此前超涨市场价格重估的关键。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基本面变化超预期;海外地缘政治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