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信用债违约年鉴:地产违约潮尾声或至 中下游行业压力见长
2024 年公开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继续收敛,但违约后回收率亦明显下滑;尽管当前信用风险扰动减小,但宏观经济弱修复环境下企业经营或依然面临挑战。本文在过去十年违约事件梳理的基础上,对2024 年违约率、回收率、违约特征进行总结,为投资者识别防范信用风险、优化投资策略提供启示参考。
2024 年信用债市场违约总结:1、2024 年违约主体及违约规模大幅下降:
2024 年无债券违约历史的首次违约主体仅有7 家,较2023 年同比减少10家,新增违约债券总规模从2023 年的1104.88 亿下降到331 亿,下降幅度明显。2、违约事件仍以已违约主体展期为主:2024 年违约债券共98 只,合计规模799 亿,但其中有64 只债券以前有过违约历史,主要是已展期债券二次展期或构成实质违约。3、违约偿还进度放缓,大量债务重组房企或进入仅付息阶段:全年82 起偿还行为兑付本金仅32 亿元,其中76 起偿还来自房地产行业,多数房企债务重组条款或设置前几年为仅付息不还本阶段,因此单次偿付本金较少或为0。
年度违约情况:从违约数量及金额来看,2024 年首次违约主体的数量及违约金额均有所下降,主要系房企违约减少所致,2024 年违约主流变成了产业链中下游的弱资质主体,房企违约潮或接近尾声;从主体性质来看,2024 年1家国企、2 家国企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违约,其余4 家为民企;从行业分布来看,违约主体行业分别为非银金融、房地产、建筑装饰业、通信、汽车和基础化工;从区域分布来看,违约数量前五大区域分别为北京、广东、山东、上海、江苏。
年度违约率统计:总体来看,2024 年违约率明显下降。从票面利率来看,产业债发行时票面利率与违约率基本正相关,发行时票面利率7%-8.5%区间违约率最大。从主体性质来看,上市公司较非上市公司违约率更低,但差异有所缩小。从评级分布来看,发行时主体评级与违约率正相关,相同评级的国企产业债违约率明显低于非国企,但AA-级别上国企违约率也跳升到较高水平,说明弱资质国企发生违约概率并不低,但其偿还意愿较强有博弈空间。
违约后回收率情况分析:1、综合维度:累计回收率逐年下降,2020 年及以后单年度违约回收率均不超20%,地产企业违约规模大,回收期或进一步拉长到3-5 年及以上水平。2、所有制维度:截至2024 年国企违约回收率为24.61%,比非国企回收率高15.3 个百分点。3、券种维度:短融、中票和定向工具回收率较高,一般公司债与私募债回收率较低。4、地区与行业维度:黑龙江、陕西、河南、天津、上海回收率较高,2024 年新增大额兑付主体潍坊滨海投和天房,均为地方国企背景。
2024 年违约案例特征总结:1、宏观政策及环境的影响持续深化,2024 年新增违约主体中地产企业较少,但是出现了地产产业链中下游的非银金融、建筑施工行业的身影,根据2024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中下游企业受宏观经济压力影响较大。2、经营活动与筹资活动的影响仍然占比最高且互相影响,经营相关法律诉讼情况较为普遍,债券违约前主体信用资质已有下滑迹象难以再融资。3、投资激进因素占比重新攀升,坏账及减值风险凸显,2020 年以来企业对外投资普遍趋于谨慎,但部分行业主营业务本身投资较大,如建工类企业工程垫付款、非银金融企业对外借款等,回收难度大;另外部分上市公司并购累计较高商誉形成隐忧,资产虚高、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并存在减值风险。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数据统计与计算或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发生;“赎回潮”将持续对市场形成扰动。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