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金融行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哪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信号?
事件描述
2025 年3 月5 日,全国人大第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作出政府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报告》)。
事件点评
锚定“金融强国”目标,资本市场迈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绎,我国亦步入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以资本市场为抓手的新质生产力既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国九条”“1+N”政策体系的落地开启以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引入中长期资金入市。《报告》首次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引入中长期资金入市”,我们认为,引入中长期资金入市、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是下一阶段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重心已转向投资端,大力引入中长期资金入市是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具体来看:
(1)进一步细化中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机制。我国养老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对权益资产的投资比例较低,考核周期较短、对波动率容忍程度较低是制约养老基金参与权益市场的重要原因;保险资金需增配权益资产缓解“资产荒”压力,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资金入市确定性较高。未来将有更多助力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细化规则落地,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发挥“耐心资本”优势。(2)ETF 图谱进一步完善,推动指数化基金发展。以ETF 为代表的指数化基金是中长期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看好宽基ETF、红利E TF 及服务新质生产力的主题型被动产品;被动债基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改善债券型基金主被动投资失衡的局面;顺应全球资产配置的QDII-ETF 等产品有望进一步扩容,进一步完善ETF 图谱。(3)强化市值管理,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强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是资本市场投资生态优化和投融资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认为,未来将有更多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和回购、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优化薪酬管理和激励机制的政策出台,进一步强化“以投资者为本”导向,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资本市场对于科创企业的包容性。《报告》提出“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结合新“国九条”“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相关表述,我们认为,未来将有更多类似《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政策落地,与此同时监管将逐步放开创投基金存续期限、容错率等方面的限制,从制度层面增强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 更好的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冲突升级。2、国内经济复苏力度不及预期。3、资本市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