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债基金:2024年度策略回顾与2025年度策略展望

证券之星 2025-01-07 18:46:20
股市要闻 2025-01-07 18:46:20 阅读

  2024 年债基市场变化:1)债券ETF 再添新品种:2025 年1 月3 日,首批8 家基金公司公告其信用债ETF 基金将于2025 年1 月7 日认购发行。新型的债券ETF 的诞生进一步弥补了指数型债基市场信用债指数基金相对缺失的市场空白;2)互认基金可投额度增加:香港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尽管可投额度有所增加但目前已有产品暂停申购。

      2024 年债基规模变动:1)主动管理型债基的规模突破8 万亿,指数型债券基金的规模也突破万亿关口,累计规模达到9.17 万亿。与股票型基金相比,债基市场的指数化进程较慢;2)主动管理型债基首发规模有明显的下滑,更多规模增量来自老产品的持续发力,指数型债基规模上升主要来自首发;3)主动管理型债基规模增长与业绩之间有强相关性,短债基金依然受到市场欢迎,指数型债基规模增长与机构加久期、加杠杆等配置型需求较强有关;4)基金公司端:主动管理型债基层面,头部公司的主要发力点是持营产品。

      2024 年债基投资策略:2024 年,久期因子的出色表现,主动管理型债基基金经理普遍顺市场操作,主要体现在抬升组合久期上。从杠杆和券种分布的角度看,没有看到明显的改变,增持利率债和增加杠杆是部分基金的选择,而非统一的投资方向。

      2024 年债基业绩表现:1)从近五年的角度看,2024 年债基的年度收益中位数刷新了最高值,达到4.27%,部分在久期、杠杆层面操作较为激进的产品年度收益超过10%;2)券种投资以利率债为主的债基业绩表现更好,同时中长久期的债基业绩更好;3)头部基金公司当中,上银基金旗下产品表现突出,但是其业绩分化度也较高,相比之下,博时基金、永赢基金等公司的主动管理型产品业绩分化度低的情况下业绩水平靠前。

      主被动管理债基的性价比之争:1)从投资范围上看:指数基金、主动管理基金分别在利率债、信用债领域占优;2)从费用上看,指数型债基的费率减半;3)从收益的角度看,不同定位产品的优势不尽相同;4)从管理思路上看,主被动管理债基实则都是主动管理,指数型债基中场外指数基金的主动管理力度强于ETF。

      互认债基的投资风格:共17 只香港互认债基,以美元债基金为主,投资地区较为复杂,从券种角度看,信用债基金为主然信用等级不一,既有高收益债基,比如汇丰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弘收高收益,也有投资级债基,比如南方东英精选美元债券基金

      2025 年债基投资展望:尽管2024 年债基市场的收官业绩喜人,其背后却有无法忽视的重要推手——不断下行的国债收益率。从中长期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看,债市或将延续利率下行的长逻辑。在2025 年的债券基金投资上,我们认为绝对收益获取能力、回撤控制能力与业绩可持续性依然是投资的关键。

      风险揭示与声明。本报告数据均来自公开信息,不涉及对未来走势的预测,相关模型构建与测算均基于申万宏源研究室观研究,可能存在模型失效等风险。本报告不涉及基金评价业务,不涉及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基金产品的推荐。阅读本报告时,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充分理解基金产品波动、基金经理个人长期投资风格、历史业绩、选股能力、风险偏好等因素,对基金业绩可能造成的影响。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需特别关注官方基金披露信息。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