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周报:新能源全面入市行业市场化加速 固态电池进入密集催化期

证券之星 2025-02-16 03:59:00
股市要闻 2025-02-16 03:59:00 阅读

  本周重要事件与核心观点:

      光伏:新能源入市改革或带来抢装利好产业链价格修复,国常会研究化解产业结构性矛盾,深化供给侧改革预期再起。2025 年2 月9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新能源入市政策”):

      要求6 月1 日起,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交易竞价形成,在结算环节建立价格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新能源电量,按机制电价结算。新规下新老划断节点为6 月1 日,存量项目可按现行价格政策执行,我们认为2-4 月国内光伏项目或将出现抢装以争取在531节点前并网,而抢装的出现将使排产上修、加速去库。建议关注爱旭股份、通威股份、福莱特、福斯特。

      供给侧方面,2 月1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的政策措施,强调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增加高端产能供给,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优胜劣汰市场秩序。我们认为此次国常会为光伏行业提供了深化供给侧改革的纲领,随着3 月政策窗口期临近,市场对于光伏供给侧改革预期再起。我们预计后续有关部门或以能耗、转化效率两大核心指标为参考,以限制产业链源头的硅料产出、鼓励高效电池组件技术为抓手,缓解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建议关注硅料协鑫科技、通威股份;高效电池技术帝尔激光、迈为股份、爱旭股份、隆基绿能、聚和材料、博迁新材。

      储能:强制配储退出,国内储能行业有望进入良性调整期。本次新能源入市政策,明确提出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因此我们判断,短期内尤其是源侧的储能需求或将承压。然而,在过去新能源未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模式下,储能等灵活性资源的投资回报机制长期依赖行政指令或补贴,利用率偏低;取消强制配储有望使得储能竞争从价格驱动转而关注质量和实际利用率。随新能源全面入市及价格信号不断完善,新能源出力波动将导致电价峰谷差拉大增厚储能套利空间,用户侧储能需求有望增加。长期来看,储能在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优化新能源消纳所起来的作用有望得到充分体现。建议关注德业股  份、盛弘股份、科华数据、科士达。

      风电:海风开发加速推进,入市抢装进一步刺激零部件需求。根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25 年2 月11 日,申能海南CZ2 项目(603MW)主体工程完工,2024 年开工的跨年项目有望陆续并网。2 月12 日,广东湛江徐闻东二项目启动风机招标,容量300MW,招标文件要求2025 年12 月30 日全容量并网。至此,我们统计的2025 年有望并网的海风项目增加至18GW(已启动风机招标待建)。我们认为,在用海政策调整落地后,海风开发正在加速推进,看好海缆厂商全年业绩兑现,建议关注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起帆电缆。

      陆风方面,新能源入市政策有望带来531 并网高峰,叠加2024 年国内风机招标超145GW,同比增加70%,我们判断,2025 年Q1、Q2 陆风装机有望同比大幅增加,风机、零部件厂商的业绩有望持续回暖。然而,由于零部件年度谈价尚未有公开信息,市场观望情绪较强。我们预计,2025 年8+MW 机型占比有望达25%以上,大兆瓦零部件需求大幅增加、有望带动涨价,建议关注日月股份、金雷股份、新强联、时代新材、中材科技。

      长期来看,我们对新能源入市政策对风电行业的影响持积极态度。

      一方面,风电日内出力曲线与光伏互补,在电力现货市场中有望获得较高的现货价格;另一方面,海风项目在分类竞价政策下有望获得较高的机制电价,其收益率较其他新能源项目下降幅度或更小。

      电网:特高压核准建设加速推进,海风柔直等场景贡献超高压电力设备增量需求。根据北极星输配电网资讯,超特高压工程方面,烟威特高压工程、海阳辛安核电送出特高压工程相继在2025 年1 月获得核准;四川省提出2025 年核准开工攀西1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新疆提出2025 年超特高压发展持续“提档升级”,其中年度新建、续建超高压电网工程41 项。海风柔直方面,汕头海风潮阳登陆点集中送出项目有序推进,规划建设1 座±500kV(千伏)/6000MW(兆瓦)陆上柔直换流站,并计划今年6 月正式动工建设。我们认为,特高压有望从强预期转化为强现实,特高压交流和直流正在积极推进,且海风送出、核电送出等有望贡献超特高压电力设备增量,建议重点关注许继电气、平高电气,关注思源电气、中国西电、国电南瑞、特变电工、长高电新、四方股份。

      电力数字化方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积极接入DeepSeek 大模型,电力大模型有望加速。根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资讯,2 月12 日,国网信通自主研发的模型服务云MSC(Model-Service-Cloud)平台全面接入DeepSeek 大模型;同日,南方电网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完成了开源大模型DeepSeek 的本地部署,电力大模型体系全面引入、适配了DeepSeek 系列模型,并已正式开放使用。我们认为,电力行业是AI 重要垂直应用场景,电力AI 发展有望带来增量需求,包括感知层、场景应用等多维度。建议重点关注南网科技、国网信通,关注远光软件、安科瑞、科远智慧、国能日新、威胜信息、海兴电  力、三星医疗。

      锂电:关注固态电池创新进展。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将于2025 年2 月15 日-16 日举办2025 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除欧阳明高院士等学术领袖外,产业链主流公司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一汽、广汽埃安、清陶能源等均有相关嘉宾参与议程。论坛议程聚焦材料科学、新工艺新装备及产业前沿进展等,关注论坛释放的固态电池材料端、设备端的创新进展以及对产业化节点的展望。建议关注具备产业链卡位优势和研发积累的当升科技、容百科技、恩捷股份。

      供需侧,产业链高景气逻辑继续演绎,多重因素驱动下景气度有望持续验证,同时龙头优质产能仍稀缺,全球化布局下竞争力凸显。

      根据Mysteel 调研,1 月LFP 正极产量25.96 万吨,环比略降5.54%,维持高位。尽管新能源强配政策变动或形成一定扰动,但下游国内动力(乘用车及商用车)、海外储能等需求放量背景下,整体需求预计仍有保障,景气度有望持续验证。2 月11 日宁德时代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募集资金有助于深化全球化布局,公司除德国图林根基地已投产外,匈牙利、西班牙Stellantis 合资厂积极推进,助力海外份额提升及政策风险应对。建议关注海外布局领先的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

      风险提示:1)新能源入市政策落地不及预期;2)宏观经济、用电量增速放缓风险;3)原材料价格波动;4)产业链价格竞争加剧;5)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